-
2020-05-26
外资入驻我国港航业形成的战略压力:市场垄断提升份额重新划分
(1)海运协议后外资航企进驻我国港口产业:近几年其在我国航运业竞争优势凸显航运企业在华经营绝对不只是对个别中国航运企业效益产生影响,其影响已经涉及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应该说是交通运输的整个领域,包括海运协议签署后我国如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船舶检验、公路、水路等。我国航运与港口投资及港口仓储分销等辅助服务环节在未来3~5年内已经放开。这说明海外跨国航企可以经营包括物流经营及分销在内的各个环节。
(2)跨国供应链延伸:开始覆盖我国进出口贸易腹地海运业协议签署以来,我国包括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同时关联了港口道路
查看更多内容
-
2020-05-25
国际快递政策的实施不是单方面的,需要在国际协议中形成一个有关国际航空运输体制的基本框架,而航线、价格、运力、定期和包机的规则、竞争等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孤立的问题,可以一个个地解决。因此,美国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国际快递体制的基本框架:允许创新性和竞争性的定价,满足不同旅客和货主的需求;消除对包机运营的限制;通过减少对运力、航班频率和航线以及运营权的限制扩展定期航班服务;消除美国航空公司在国际快递中面临的歧视性和不公平做法;通过增加更多城市的直飞服务以及国内和国际快递服务的一体化,鼓励旅客和货主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促进航空货运服务的发展和便利化。
国际快递协议谈判原则是与谈判伙伴
查看更多内容
-
2020-05-24
在经济高涨期,船舶建造价格基本都处于上涨状态。比如,在航运市场最为旺盛其上涨趋势,各货代公司要赶在航运高涨时期扩大运力,争抢市场份额,如果采取内部资金造船扩大运力,一方面,势必会急剧增加扩张成本,又会增加船舶运营成本中的资金折旧。另一方面,造船所花费的时间可能使得企业无法及时投入运力,从而错失航运旺市良机。在经济高涨期,国际各集装箱船舶建造价格基本都处于上涨状态。
比如,在航运市场最为旺盛其上涨趋势异常明显。货代公司公司要赶在航运高涨时期扩大运力,争抢市场份额,如果采取内部资金截至2010年3月,马士基已在全球34个国家经营着50多个港口。货运代理公司还将不断增加在中东、东南
查看更多内容
-
2020-05-23
美国成体系的国际国际快递政策在之前并不存在,在1938年的联邦航空法中没有具体列出国际国际快递政策目标,只有关于货代公司许可方面的技术性规定和本国航空公司中外国资本限额的规定。这与前面分析的整个国际国际快递体制是一致的,而对国际国际快递的经济领域确立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原则。早在1943年10月15日,美国国务院和民航委员会发表的一个联合声明就规定了国际国际快递谈判体制,即航线和航权的由美国国务院主导,在谈判中需要与民航委员会密切合作。但是没有有关国际国际快递政策的具体内容。一直到临近结束,美国形成了自己的国际国际快递政策,并作为方案在会议上提出。这一点部分中已经做了介绍。
从美
查看更多内容
-
2020-05-22
世界各主要航线海运增长基本都发生了逆转,总体水平竟然接近2002年的增长水平。 世界海运航线轮动对集装箱企业的机遇与影响:危机中可发掘机
遇一方面,航线轮动给那些网络布局单一、全球布局的整合不完善的企
业带来巨大的利润不稳定风险;另一方面,那些具有远见的船公司提供了新的战略部署机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这些将成为重组的新条件。
海运业内在属性决定的市场争夺形态:垄断实力变化与势力的重新划分
海运业决定市场争夺形态。这个内在属性指的是海运业的高资
本、高成本,经营的高风险等特性。海运业具有巨大的
成本,同时运营具有较高的标准化而使成本难以降低。经常性的竞争与
兼并
查看更多内容
-
2020-05-21
实观层面的经济因素既可以成为采用更为自由化的空运输政策的依据,也可以成为对空运输进行限制的理由。后者尽管也承认国际航学选输业在一国会与经济全球化,从而获取经济一体化利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空运输服务必定导致航空业运输效率低的国家换手让出运输市场,从而抑制本国跨境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的关业口外国营代提供服务,或者受外国的控制,对本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大,甚至经济安全。
而前者则认为对跨境物流服务的限制最终都会导致无谓的损失。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生产扭曲,另一个是消费扭曲,导致了航空公司并没有在最优的产出位置进行生产,浪费了社会资源,旅客以及货主由于面临支付更高
查看更多内容
-
2020-05-20
应该说,政治因素对“战后”国际运输双边体制可以看出,美国在芝加哥会议上实际上是想建立一个高度自由化的国际物流运输体制,但由于英国不愿意美国主导战后的国际物流运输市场,根本不愿意接受美国的方案。同时,由于当时英国拥有自治领广衰的领土。而美国为了获取起降资源,也不得不向英国妥协。而在百慕大I实施了20年后,英国认为由于百慕大I协定给予了美国航空公司较为自由的第5航权,导致美国航空公司占据航空运输不恰当的市场份额。
1976年,英国政府通知美国政府将终止百慕大I协定。英国的这个决定应该说完全是政治性的,因为它所需要的国际物流运输的平衡性不复存在了。除了国际因素外,国内因素也颇为重要
查看更多内容
-
2020-05-19
(1)全球波动提供航运业变革的条件与机遇国际海洋运输一样,海洋运输市场与世界经济、区域经济的增长,不管是经济危机或者是高速增长,都会引起世界经济产值与贸易量的增长或下跌。所以,它对于航运企业的变革是一个外部条件,跟随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性。1997年国际集装箱运输需求紧随全球经济下滑进入持续低迷期,此后世界经济逐渐恢复,集装箱运输需求随之转暖。世界经济回暖之后集装箱运输量增速,2002年世界经济稳步繁荣,全球集装箱运输增长反弹,市场迎来空前繁荣的发展时期。
在航运扩张时期,市场需求扩大,各船公司扩大运力,争取市场份额。在航运萧条时期,需求萎靡,承运人经营业绩惨淡,往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