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等具有公共资源的属性,同时也具有自然区位垄断的特点,如果为私人投资经营并享有其专有性,能够获得垄断收益是必然的。但是,如果港口纳入私人经营仅仅获得收益,那么,这种经营无疑是失败的。所以,从港口属性上看,精明的商家可以通过其拥有与经营由私人企业获得其与该区域产业或国家国民经济关联。这对海运企业规避海运不稳定性具有战略意义。
(1)港口实施多元化产权结构存在的缺陷与一般的产业结构一样,港口资本市场同样具有收益正比的基本规律。一般来说,港口设施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及其投资收益是不完全相同的。
第一,港口的公共产品与经营设施属性兼备:社会最大化的治理原则。
第二,港口作为设施的范畴。从港口仅仅作为一个商业经营性设施的范畴研究,其经营面相对狭窄,基本排除了其公共设施属性的内容与特点。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港口不仅具有公共设施属性,同时也具有商业经营属性。它并非完全与类似海运,国防或教育等公共设施的特征一致。第二,竞争性及经营收益性,产品通常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或者由于类似港口、码头、道路等具有自然区域而使其与经营商具有特殊性,但是,不可否认因其在同一区域的垄断性而降低了其竞争性,这也是港口私人经营商获得的一种自然区位优势,但港口的非排他性并不充分。如果进一步分析港口岸线、码头等这类基础设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即使是在同一港口,不同的基础设施项目对于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具有完全不同的收益率。这其中有诸多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共成本与公共收益的差别,这个问题我们在第一篇研究海运业港口的属性时做了探讨。第三,港口的经营设施的战略整合:多元化产权结构的治理模式需要双向整体考量效果。港口基于区位优势对于产业的集聚与其关联传导效应,使港口产权最初作为公共设施为国家所有。但是,由于港口岸线、码头等基础设施实质为准公共产品,所以,它的产权方式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情况下进一步多元化。
港口的占有权及分配与使用权等通过层层分离,可以用来吸引建设资金,也可以通过私人投资建设而完全为私人所有。国际物流综合一体化体系使越来越多的跨国航企投资港口岸线,并将其纳入全球综合物流供应链中。同样,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后发展历程国家的公共私人资源中作出协调。国际物流一方面被作为项目进行建设;另一方面,作为经营设施项目寻求货代企业投资,并与全球航运体系建立内在关联,从而使这项基础设施建设获得投资,并获得贸易与产业关联。产权多元化的合理利用与操作,对于政府与航运公司都是一个可以互利共赢战略。所以,建立一种能够长期、稳定地参与港口设施项目建设的新型投融资体制,形成一个双向选择、互相补充的战略整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