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出行目的。物流出行的动机和原因,决定了物流的时间价值。 按出行目的不同民航物流可分为公务出行、采购、旅游、探亲访友等。公 务物流出行与国民经济相关,而与工作无关的则是属于物流自己的事情, 以达到休息和满足个人需求为目的。
第二,出行方式。不同的出行方式对速度、方便性、舒适度的要求决 定了不同的时间价值。物流在选择出行方式时可考虑在途时间、自己的收 人以及出行目的等因素。
第三,个人收人。个人收入直接影响了民航物流时间价值,也决定了 物流选择出行方式。在物流的一次出行当中,他们可以选择各种不同方 式,尤其在民航物流当中,收入高的可能会选择舱位比较高、舒适性好、 服务好的,而收入相对低的物流,可能会选择舱位低、舒适性相对差、服 务一般的,能够到达目的地就行。
国外关于物流时间价值的理论研究
同时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应用旅 客时间价值理论建立了关于机场和物流之间的价值传递模型,作为评价机 场建设的经济可行性指标之一。 加拿大、日本、英国、瑞典等国家的学者也完成了很多类似研究。约 输逊与奥尔特(1969年)认为消费者的效用是关于休闲时间、工作时间 和个人收入的函数,即航空运输经济价值理论与实践 式中:L—休闲时间; T.—工作时间; I—收入。 消费者受到时间和收入的限制,即休闲时间和工作时间的总和不能超 过消费者总共拥有的时间,故工作时间创造的价值等于总的收入 摩西与威廉姆逊(1963年)提出了根据成本方法计算时间价值。他 对两种交通方式带给物流的福利进行比较,交通工具1与交通工具2带给 物流的福利分别为 Y1=w(T-L-ti)-C Y2=w(T-L-to)-CG 式中:i,2—交通工具1及交通工具2; w——工资率; —全部可利用的时间; L——休闲时间; ti,t2—交通工具1及2的行驶时间; CG,C2—交通工具1及2的车费。 将两种交通工具福利相减得两者差值(Z)为 Z=Yi-Y2=w(th-ti)+(CG-C1) 从而可确定时间价值。
贝克尔(1965年)的理论中心在于,如果一个人经由活动或消费日 用品(Commodities)产生效用,他所投入的成本不只是金钱或资源(例如看电影的电影票钱或吃饭的食物价格),还需要加上时间成本(例如看 电影或吃饭所花的时间),这部分的时间成本称之为放弃所得(Forgone Earmings),表示因为这段时间没有去工作所放弃的所得。 1950年后,麦克法登认为物流在选择交通方式上是有一定概率的, 且概率服从韦布尔分布,也就是MNL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