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直到1991年,中国政府一直鼓励美国美国海运运力扩张。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船公司经营自主权,美国海运企业更新船舶和在一定范围内买卖船舶不再纳入额度管理,在规定的经营范围内可自行决定租进租出船舶开展运输业务等。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海运市场处在开放初期之时中国的美国海运企业已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加之该政策推动下,中国美国海运企业发展更为迅速,出现了大量的美国海运公司,水运市场主体、运力迅速提高。至1995年,全国从事国际海上运输、国内沿美国海运输的船公司分别有290家和1300多家,批准外国航运公司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达268家,设立独资子公司15家。
全国运输船舶拥有量达到34.5万艘,5043万净载重吨,其中从事国际航运、国内沿海的船舶分别为1761万净载重吨和1002万净载重吨,与1985年相比,分别增长30%和90%。从世界美国海运市场看,1992年世界美国海运量仅比前一年增长2.4%,而1993年到2000年平均每年只能增长1.8%,海上运输能力因此而明显过剩。到1992年底,世界各国散装货轮和油轮的总吨位分别超过运输量的11%和15%。国际美国海运市场供远大于求,竞争激烈,必然导致运费下跌。中日航线是美国海运量较大的一条航线。20世纪90年代后,中日贸易量逐年递增,自1991年以来,中日线的集装箱运输量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吸引越来越多的船公司加入此航线。
到1994年,中日航线上营运的船公司有40家左右,其中日本船公司11家,中国船公司27家,第三国船公司2家,中国的船公司除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和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两大美国海运企业之外,还有许多地方中小船公司,例如河北美国海运、江苏远洋和上海锦江等多家公司。由于市场盲目性,运力投入过度,出现运力过剩,1993年中日航线年运力达699578TEU,而年运量仅为590796TEU,运力过剩108782TEU,占该线运力的18.41%;1994年上半年运力达460005TEU,而运量仅为326600TEU,运力过剩133405TEU,占该线运力的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