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全球化带来了贸易全球化,此时贸易的一个突出特征是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的贸易,而不仅仅是产品和原材料的贸易。最终在贸易上的表现就是贸易额迅猛增长。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制成品贸易呈现爆发式的增长。1970~2017年,货物贸易额(出口总额)年均增长9.3%,远远高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
1967年以前,全球贸易额翻一番基本上要花十年的时间,但此后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两个翻番的时间为5年和不到5年。在新经济高涨的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接近20%的年度贸易增长率。在互联网经济复苏的21世纪前十年,又出现了连续六年的两位数增长,其中2005年的增长率高达21.5%,直到爆发金融危机的2008年仍然高达15%。生产全球化的另一个表现是投资全球化。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全球直接投资(FDI)数据,2016年全球外向FDI存量和内向FDI存量分别达到27.24万亿美元和27.76万亿美元,分别为1980年的39倍和49倍。在有统计数据的1980年以来,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的FDI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一些年份的增长速度超过了20%,仅有2001年受“9·11”事件和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负增长,其余年份均为正增长。
外向FDI存量和内向FDI存量1980~2014的年均增速均达11%。在统计的236个国家中,有182个国家有内向FDI和外向FDI,没有统计数据的国家并非全部没有内向FDI和外向FDI,有些是由于数据的可得性问题导致数据缺失。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卷入到全球直接投资活动中,从而加入到全球的生产分割中。一定的生产方式需要一定的交通运输条件与之相适应。人类发展的历史说明,每一次大的生产方式变革都伴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取代工场手工业,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取代了内河和海洋上的帆船;陆地上,火车运输取代了畜力运输。Deardorff(2001a)指出,由于技术进步使得对分割的生产程序进行国际协调更为可行,从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些技术主要是服务行业,比如国家之间更为快速和高效的运输和通信,使得在不同国家配置不同生产过程能够降低最终生产成本成为可能。因而,很多服务的国际提供在国际贸易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在生产分割这种生产方式下,制成品贸易占全部贸易额的比例处于较高状态,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就超过了60%,另外,制成品零部件的贸易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按照Yeats(1998)提出的零部件贸易度量国际分割生产的方法,使用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贸易数据,按照SITCRev.3的分类,收集包括在SITC7和SITC8部门里属于零部件的225种五位码分类的产品作为零部件贸易的指标,计算占SITC7和SITC8贸易的比例,发现这个指标自1992年以来一直维持接近20%的水平。部分国家的这个生产分割指标在2014年甚至达到40%,比如马来西亚为39.2%,泰国为42.8%,而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则分别达到了48.5%和45.6%。按照马克思和里夫金的论述,这种生产分割的生产方式必定需要相应的运输方式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