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据对跨境物流现场进行管理,以实现现场的意识变革。 案例企业概况 A公司是一家从事代理店等商品目录销售的企业。该公 司经营的商品种类丰富,此外还拥有一个对客户承诺当日发 货的跨境物流中心。该跨境物流中心未引进仓储自动化装备,现场作 业均由人工操作完成。当前,跨境物流中心面临的课题是:解决 不断增长的高频率小批量出货需求和提高在库管理的精 准度。
对A公司的库存状况进行分析时,发现库存量高于 正常所需库存。这个问题导致跨境物流现场的库存管理业务繁 琐,维护成本增加,制约仓库存储空间,成为影响作业效率 的原因。另一方面,跨境物流现场因缺货问题导致紧急出货处理 多发,而且完全没有考虑客户的订购需求和跨境物流中心配置以 及作业方法之间的关联,使生产经营的效率受到制约。 作业的非熟练化和省力化 首先,保证作业精准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在此基础 上,把作业的非熟练化、省力化作为目的,采用条形码对物 流中心的商品进行统一管理。虽然大部分商品上贴有JAN 码,但也有一部分进购货品上没有贴标签,对这些无标商品 可以贴店内码。 这种店内码与到货预定数据之间构成关联,对当日新到 货品中未贴条形码的商品,跨境物流中心一般提前根据预到货比 例打印所需标签,当物品送达时贴到商品上。对贴有店内码 的商品的到货处理一般采用这种标签品检法,在对照预到货 量的基础上打印标签,这样可以实现作业的省力化。 其次,关于分拣方法,一般根据商品的出货量顺序采用 ABC分组法。纵轴是出货量,横轴是商品项目,累计构成比 例用图表形式描述,根据图表趋向判断结果是超集中型、标 准型还是分散型,最后选出作业者最短线路的分拣类型。 传统订单分拣方式以一个订单为单位进行分拣,按操作 者的熟练程度不同,路线的距离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按订购趋向选择符合一定标准的集合体作为一个分 拣单位,对路线最短的分拣顺序实施程式化管理。
在出货工序 中通过排除单证混装,接单登记后,将业务流程改为即时分 栋,以减轻即日发送的负担,在出货检验中采用条码检验。 使用库存指标对商品配置进行定期维护 库存分析功能可以确认适量库存、安全库存、余量库存 以及潜在缺货商品等与库存相关的各类指标。另外,还能按 分类目录、ABC级别、任意分组等对商品进行分类。 根据历史出货记录虽然能够计算出库存指标,但A公司 把这项指标用于对商品配置进行定期维护上。出货频率高的 商品储放于距离作业场所近的位置;时令商品参考去年业 绩;新商品则根据单月销售业绩决定,根据数据把握货品走 向,并在跨境物流中心的运营状况中反映出来。 此外,对库存量多的商品,根据库存天数在拣货区配备 一周左右的库存量,其超出部分调拨至存储区,以缩短分拣 时的步行距离。 区分上述拣货区和存储区的要点如下:虽然拣货区的分 拣作业根据库存补充周期而定,但通过使用订购量波动指标 决定分拣区的库存天数,可减轻补充的劳力和时间。
对流动性差的商品可以通过库存处理程式化、上报滞销 商品、在遵循规则的基础上决定处理方式等迅速处理对象 商品。 跨境物流部门通过销售稽核掌握日销售和月销售情况。通过 上述措施,使员工在意识层次上认识到跨境物流活动与销售额关 联的重要性。 分拣次数减少54% 笔者在该跨境物流中心引进仓库管理系统一年后进行引进效 果评估,发现WMS重建后,月均出货作业时间减少约20%, 跨境物流出货量明显增加。
与传统分拣方式相比,改善后的分拣 次数减少54%是最大的因素。 另外,误出货率降至十万分之一的水平,出货精准度呈 飞跃性增长。这是因为作业工序经过调整,因贴错发货单和 分拣错误所致的商品不符大大改善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库存分析功能,通过在社内会议 上讨论库存状况,确认库存周转率已增加1.4倍,缺货问题大 幅度减少。